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五斗米折腰:台灣學生的生涯如何走進死胡同?+

一路呵護,究竟這世界上有哪個工作只樂不苦?

※本文中的照片均經過授權引用,請勿下載轉貼,若需分享請連結回本文。

延著生涯的這條線,我的工作一路從大學、國中、國小、高中、政府單位的承辦人看下來,這是一個僵局,裡面有很多人很努力地想挽回頹勢,很努力地推動一些政策、一些改革、一些努力,但始終很難獲得綜效

用RPG來比喻的話,這不是一個「靠誰」就能解決的Boss,只能各司其職,組隊來刷。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子女,並總是竭盡所能地希望將自己擁有的最好的資源提供給子女,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這麼苦、希望孩子可以過得更好、過得比自己更輕鬆容易,所以以自己的經驗引導孩子,並試著幫孩子規劃出最好的一條路。

但,這卻讓我們忽略了幾件非常重要的事:(1) 其實沒有哪個工作只樂不苦,每個工作都有自己的困難與「不好玩」之處,但我們總是因為自己的面子、別人的觀感,而過分強調某個工作的好處、某些工作的壞處,而讓孩子對工作的知識變得片面而殘破不堪,並導致「所有人前仆後繼往某些工作擠」;(2) 我們隱去了高社經地位的工作的那些苦,又避而不談如黑手這些工作的成就感;打造出一個脆弱且活在他人眼光中的學業及就業路徑,個人與工作的適配性與發揮潛能往往被輕忽。(3) 集體的大環境惡劣,讓我們總是為了五斗米苦苦堅持,能「維持」就實屬不易,別提「整合」生活中不同的腳色、興趣、專長,導致面對工作,我們不把別人當人,也很少把自己當人。

我們整天到晚看著他國高度地整合了自己過往的經驗與專長、甚至是家庭資源的「成功者」樣貌,然後抱怨我們的國家「沒有人才」;這真的很幽默,人才人才,必須先被當成「人」才有「人才」,但我們的環境無法提供、我們也默默地堅持著,結構困住了我們,我們也成為這結構難以轉型突破的一部分



【國小-被壓抑的好奇心過分的身體規訓


在這個階段,理論上,孩子應該探索世界、玩、並發現自己的興趣。

但我們的幾個操作讓這件事難以發生:(1) 希望在少量的時間內教給孩子大量的知識
,所以「我說,你聽」是種常態;「不分心亂動亂講話」是種必備條件,在我說你聽的過程間,我們剝奪了他們的主體性,並傳遞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訊息「我比你更知道什麼對你更好」(2) 我們讓孩子用我們的速度學習,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卻忽略了協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及終身學習架構的重要性,能順利適應的孩子,孩子已經被教室與這個教育制度馴化,不是沒有問題,只是已經習慣性地沉默、並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自斷手腳、仰賴餵養。


我們讓他們習慣了被填鴨,而且少問問題,因為不見得有時間回答、加上人家可能會笑你。所以孩子漸漸地不問問題也不好奇,課綱、課程進度、考試壓力、極度要求公平的考試給分,讓老師們縱使有心,也沒有空間容量來容納學生,探索很困難、肢體活動與宣洩不太可能,所以孩子在這個過程裡不僅馴化了自己的好奇心,也馴化了自己的肢體活動力,

於是,他們從自己的學習與生涯裡退縮,從遊戲的勇者,變成被動的NPC。



【國中-評鑑授課發展沒有金手指的教師


理論上,這個階段學生應該了解自己的興趣與能力的適配度,並分流到偏重操作型的高職、與偏重理論思考學術型的高中。

「生涯發展教育」相關補助及方案已推行多年,著重協助學生的生涯發展、試探及分流,並為了確認各校的推動狀況實施評鑑加以考核,但幾個要素,使得理論難以成真:(1)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遺毒,過分強調升學與考試;(2) 教師也有自己能力與時間安排上的限制:在強烈的課綱、考試、升學壓力下,要求教師們要進行融入教學、活化教學、各種輔導,教師們能力與精力都有限;(3) 過分強調紙本證明的評鑑形式,使得最無聲且最重要的學生往往會被犧牲─縱使有許多老師有心,平常給予學生許多生涯刺激與輔導,但,扯到評鑑,就是「凡事都要有證據」,對許多優秀的老師跟學校來說,他們總是秉持著「問心無愧,不求名聲」的方式努力,所以也不想產出這些「證據」、也不想花力氣做這些事(4) 因為「沒有人希望獲得教育部關愛的眼神」,所以紙本評鑑資料往往與現實場境不那麼吻合,不管是真實情況多於紙本資料、或是真實情況低於紙本資料,這樣身為統領單位的教育部,假使依照紙本了解與規劃,問題難以真實呈現、規劃也難免有所差池;(5) 十二年國教下的最沒有異議的「適性輔導」核心概念,在實務操作上不見得都能與生涯發展教育發揮綜效,僅有少數縣市政府能統整相關資源。




【高中-輔導資源真空少子化的生存壓力


理論上,這個階段學生應該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並嘗試做細緻的區分、進一步的試探以後選定科系。

但,這件事情實在是很難發生。


理由有三:(1) 在少子化與強烈的學校生存壓力情況下,「升學」議題變得太巨大,足以排擠其他議題;(2) 在減聘、寒暑假不給薪、逼進修第二專長等壓力的圍攻下,讓自己在學校變得具有不可取代性非常重要,這迫使教師「很難不以學生的成績為第一優先考慮項目」;(3) 高中輔導人力資源參差不齊、且能與學生接觸的時間相當有限,能提供給學生的刺激也很少。

所以明明是試探與分流很重要的時機,上大學前應該審慎思辨並妥善規畫的時間,卻難以妥善運用,選組時依照「我的好朋友要去哪組」所以我選這組、或是「我知道我哪幾科不行所以我只能選這個」,但他跟大學的關聯性?適配度?是因為想選擇哪個科系?這些都沒有關連,這是第二次與生涯分流擦身而過。



【大學-起薪看學歷頂大的白色巨塔矛盾】


理論上,這個時候應該要找到一個議題,去解決、回應,並積極對社會有所貢獻。

但,「生涯議題」一路延宕到大學,在此終於第一次被開啟了「探索」的空間。


但這著實是一個非常巨大且令人恐慌的越級打怪,從小到大面對「有限的考試範圍」與「唯一的正確答案」的學生,需要面對一個「資訊爆炸」、「問題有待定義」、「答案可能隨時變動」的世界。

NPC已經習慣當NPC,突然告訴他「其實你是勇者要出發冒險」,他當然覺得「我賣賣麵包就好」。

一路的規訓學生、過度評鑑、分流失敗,到這個點上,縱使遇到了學生願意放棄當NPC,出門冒險,卻會遇上多重結構的限制:(1) 念書念到這個時候,縱使不想念了,目前公司聘任人時多半還是以「大學學歷」起聘,所以縱使你沒興趣死活還是要混個大學文憑;(2) 縱使你想試圖理解業界資訊、卻會不得其門而入,因為學校被評鑑與教授升等的方式,會讓學校傾向聘任「能發paper,而非能與業界接軌」的教授,所以你可能難以理解業界現況、卻又必須在這樣的課業下存活,而導致自己離產業界越來越遠,但要留在學術界,學術界又沒有這麼多位置(3) 生涯輔導資源鮮為人知,縱使知道也往往難以取用,學生遇到生涯困頓往往不知道在學校裡面尋找相關資源來利用,從各種開放式課程、講座、導師、教授、學長姊,以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跟生涯發展組都是資源,但光找到資源就不容易、遑論統整,放棄永遠是比較容易的選項,於是,繼續生涯困頓。



【畢業-非典型勞動、責任制小確幸


理論上,人此時應該要可以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並逐步整合生活的各面向致平衡。

但,在前面的脈絡下,生涯發展與安身立命絕對沒有那麼容易。

主要的困難有以下幾點:(1) 學生從小到大對「業界」整個領域的範圍及內容所知有限,已知的選項不是不滿意就是資格不符、未知的選項不知從何探索起,特別是人脈與經濟條件都有限的情況下;(2) 大學畢業以後,不管是家庭或是社會,都會傾向認為「應該要馬上找到一個工作」,所以試探的空間相對較小,特別是有助學貸款壓力的情況下,試探不足又不能離職的辛苦時有所聞;(3) 為因應不穩定的社會環境,現在出現許多約聘派遣等非典型勞動的工作職缺,這樣的工作類型加深了長期生涯的不確定性、及難以規劃的特性,也導致婚配跟生育的延宕或困難(4) 由於普遍景氣不佳、轉型不易的情況下,公司推動的責任制、或遇缺不補,也都導致個人的時間減少,生涯探索、興趣培養或發展,都往往因為「餬口飯吃」而必須退居二線,這也導致轉換工作的風險增加、而個人面對、因應生涯風險的能力降低


結論:



綜觀整個生涯發展的歷程,制度引導我們符合規範、並自我馴化,割裂了我們與內在好奇心的連結、以及對社會事件的關心,於是,不好奇、不問問題、沒有創造力,依著社會的主流價值而行我們不了解大環境的脈絡與業界的現況,因此對自己的興趣與合適的工作不清楚,也對理想的工作在這個社會內的位置、及與其他工作的關連不甚清楚,於是我們總是單兵作戰,沒有縱效。

台灣學生的生涯,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是學生、不是父母、不是師長、也不是政府的誰的問題,僅僅只是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現有的脈絡下,選擇了一條「阻力最小的路」,於是我們誰都沒有看到旁邊、也不知道自己的行動帶來的影響,凡事只要怪罪別人就好了,罵孩子不努力、罵父母不配合、罵教育部豬頭、罵企業不長進。

其實,每個人都只想餬口飯吃,希望被當成「人」來對待,有點生活的品質與小確幸。

除非我們開始願意看到這整體的脈絡,並理解自身所擔負的責任停止迴避、並與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對抗,且在有些時候願意麻煩一點,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否則,這不是一個「誰」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只能一直抱怨「台灣沒有人才」、「孩子怎麼家裡蹲」、「學用不符的評鑑無比愚蠢」。

「看清楚這個問題」開始,然後帶著學生去看這個問題,給資源、給支援、卻不給答案,或許我們將能找到新的生涯路徑,讓孩子重新找回好奇、解答、與負起責任的能力;父母、師長也可以放下身上的重擔,讓孩子們決定一部分、並承擔選擇的重量。
我深刻地理解生涯問題不可能是一個心理師能獨力解決的問題不論有多少心理師,我們不可能接觸到那麼多案主、也不可能了解那麼多不同的領域,只有父母、師長、學校的每個人不選擇走「阻力最小的路」,我們才能一起找到孩子生涯的解答,與我們國家未來的出路。

※ 這篇文章寫了兩天,好不容易將自己對生涯議題的構成描述了個輪廓,若您花力氣看完,很感謝你的耐性,也歡迎你告訴我你的想法及與我互動。......真是辛苦大家了m(__  __)m。


※同場加映:
(1) 針對大學生生涯發展困境的演講PPT--成大領導力中心(15min)
(2) 針對高中生生涯發展困境的演講PPT--某私立高中(2hr)
(3) 針對大學生生涯發展需培養能力PPT--成大機械系、生科系(1hr)
(4) 針對大學生生涯發展價值觀演講PPT--成大機械系、中文系(1hr)
(5) 針對大學生生涯發展之自我探索PPT--成大機械系(1hr)
(6) 如何尋找自己的興趣(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動漫:掀起注意呼吸的熱潮